新闻动态
96年总政治部追认李特为烈士,老部下杜义德感慨:早该如此了!
革命烈士李特:一位被历史铭记的忠诚战士
1996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式追认李特为革命烈士。在通知书中,组织高度评价了李特同志的革命贡献:他在鄂豫皖、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红军的建设与壮大倾注了心血;他参加了长征和西路军的艰苦征战,英勇作战,历经磨难,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。
得知这一消息,杜义德中将感慨道:“早就该这样了!李特同志始终拥护党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,对党无比忠诚。在西路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他能带领数百名战士成功抵达新疆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
老战友们的深切回忆
展开剩余78%在李特尚未被追认为烈士时,许多红四方面军的老将军们就曾多次提及他的功绩。
- 徐向前元帅评价道:“李特资历深厚,曾在苏联留学,为人正直,与人相处融洽。他心思缜密,考虑问题周全,四方面军的作战命令和训练指示大多由他起草。他吃苦耐劳,是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。”
- 原中顾委委员宋侃夫回忆说:“我和四方面军的同志们都认为,李特是一位优秀的党员、干部和同志。在西路军期间,他负责军事工作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兢兢业业,贡献突出。西路军的失利,与他无关。”
- 徐深吉中将也强调:“李特和黄超绝不是托派。李特同志品德高尚,理论水平高,平易近人,学识渊博。”
- 程世才将军则指出,李特当年追赶北上的中央红军,不能简单地与张国焘相提并论。正因如此,徐向前、李先念等同志一直关心李特的问题,并指示要查清他的历史。
这些老将军的一致评价,充分证明了李特在红四方面军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。
从革命家庭走出的军事英才
李特,原名徐克勋,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。他的父亲曾参加辛亥革命,后又投身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。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,李特很早就萌生了革命理想。
1921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(今西南交通大学)。在校期间,他性格内向,专注于学业,很少参与社交活动。然而,当唐山路矿大罢工爆发时,一向沉默的李特却展现出惊人的斗争精神和组织才能,引起了党组织的关注。
1924年,李特从唐山交大毕业,因表现突出,被组织选派到苏联深造。由于他个子矮小,苏联人戏称他为“Little”,后来便谐音化名“李特”。在苏联期间,他先后就读于劳动大学和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,与肖劲光、蒋经国、刘伯坚、傅钟、李卓然等人成为同学。
革命征程与西路军的悲壮历程
回国后,李特被周恩来派往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工作,历任彭杨学校教育长、红25军副军长、红3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、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、参谋长、红军大学副校长等职。后来,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,组成西路军,李特担任参谋长。
西路军遭遇重大挫折后,残部分为三支队伍,只有李先念、李特率领的支队历经40多天的风雪转战,最终抵达新疆,为革命保存了407名将士。
1937年11月,李先念等人奉命返回延安,李特还亲自到机场送行。然而,1938年初,李特和黄超却被王明等人诬陷为托派,惨遭杀害。
据张国焘晚年在《我的回忆》中披露:“王明告诉我,李特和黄超被认定为托派,在迪化(今乌鲁木齐)受审后被枪决……王明的态度让我深受刺激。”这一事件也成为张国焘最终选择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历史争议与真相还原
李特在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,是1935年9月11日奉命追赶北上的红一、三军团时,与彭德怀发生激烈争执。据《杨尚昆回忆录》记载,李特当时情绪激动,质问为何“开小差”,甚至一度逼近毛主席。军事顾问李德见状,立即上前阻拦,将他拉开。
邱会作回忆称,李特曾下令吹响集合号,准备战斗,但毛主席上前劝说道:“李教育长,党中央的决议你是知道的,我们北上抗日,先走一步了。我相信四方面军随后也会来的。我们会团结起来的。”最终,李特服从了中央的决定,未再纠缠。
李先念后来回忆此事时表示:“李特不是坏人,当时和彭老总吵架只是情绪激动。”
结语
李特的一生,是忠诚与奉献的一生。尽管他曾因历史误会蒙受不白之冤,但最终,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应有的荣誉。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,将激励后人铭记历史,砥砺前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【环球财经】民调:多数瑞士人反对在关税问题上对美让步
下一篇:没有了
